banner

新闻动态

2023-10-13

排水机器人帮助灾后救援和恢复

除了灾害发生时解决通信问题的无人机,解决地表涵洞、地下管网的堵塞问题,则是灾后救援和恢复的关键一环,在该领域也开始用上了机器人辅助,以缓解救援人员长期作业的疲劳,避免发生作业危险。


本次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应涿州市现场指挥部请求,已经派出前方工作组,带领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开滦队、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中原油田队、国家油气管道应急救援廊坊队、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新兴际华队等4支国家专业队参加排涝抢险,他们就应用了机器人新技术。


其中有几款采用遥控控制、四轮行走的排水机器人就非常亮眼,可以发现,该机器人远程控制操作简单,但排水流量大、排水距离远,连续工作时间长,可快速部署到位,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还可适应多种环境和复杂地形作业,大幅提高了抢险人员作业时的安全系数,减轻了抢险人员的劳动强度。


202303101753454d798005a84649a8b6c15193d452f204


据悉,该类排水机器人一般为子母式设计,一端是机器人与吸水口,另一端是污水处理与排出口,主要采用柴油机为动力源,使用液压传动系统操控排涝,可将子型传动机器人的移动泵头伸长至深水处排水,在大型车辆无法深入的浅滩、类沼泽地地段作业每小时排水量约能达到1000立方,连续作业时间长达8小时,涉水深度高达8米,扬程高度高达10米,特别适用于地下车库、小街小巷、涵洞隧道等不同场景的应急排险作业,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不仅是排水机器人,由于洪水的挤压导致排水管网破损、垮塌,同时造成淤泥堵塞,排水管道往往功能大幅下降,尤其在学校、车站等重要节点周边的管网系统,还需要检查管网底部,进行冲洗、疏通,确保下次降雨不发生内涝,这时候就需要清淤人员清理管网杂物。


管道清淤分为检测和作业两个流程,在此前的防洪救灾中,灾后为了缓解疏通压力,管道清淤机器人已经得到一定应用。例如在此前重庆的管道清淤和检测中,就已经采用了清淤检测机器人,一般该类机器人造型都像一辆小车,由主控器、摄像头和操纵线缆等几部分组成,工作人员用绳子将“机器人”放入各管道中,工作车上的操作人员或者有些直接就用一台平板电脑可以控制机器人在管道内行进,并接收其传回的实时画面。


由于机器人体积小,在部分小型雨水管道中非常适用,因为雨水管道是一项隐蔽工程,管网内部变形、裂纹、破损等情况不易被勘测,机器人能够更好地检测雨水管道堵不堵、漏不漏,部分机器人还能够像一台小型挖掘机一样清理部分拥堵。


当机器人遭遇严重堵塞无法前进时,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线缆将其收回,或者再从相隔不远的另一个窨井口放入,重复进行探测、打通操作,这样不仅减少了各监测点信息观察、采集人员的投入,还可以多方位实现对排水系统的修理、疏通作业。


首页

电话

邮箱

询盘